热舒适度的相关评价指标科普!
热舒适度是居住者对室内热环境满意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早在20世纪时,人们就开始了舒适感研究,空气调节工程师、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人员等所希望的是能对人体舒适感进行定量预测。这些年来,业已提出了很多热舒适指标,不同国家的*和专业机构推荐使用不同的指标。因此,从整体上去把握各种指标及其发展史是非常有益的。就我国而言,由于疆域辽阔,气候多变,不同地区所采用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尤其是纬度有一定差异的地方。
当已知有关的人体活动状态和衣着条件而需要预测舒适温度时,主观温度计算公式就会快速而足够准确的估算出人体舒适所需要的温度主观温度方程不能用来预测人体不舒适感或人体感觉,必要时可采用预测平均反应。通用的指标就是标准有效温度,它是专门用来解决高温高湿对人体影响。它可跟踪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时间变化过程,并给出作为人体状态函数的热感和不舒适感,但要以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作为所付出的代价。
当温度高到足以使人们担心周围环境温度的提高会影响人体健康时就必须采用为此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热应力指标。
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具有冬冷夏热、全年潮湿的气候特征,根据生活经验,全年气候潮湿是造成夏季闷热和冬季阴冷的内在原因,因此,湿度控制应成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室内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即气态的水,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种)。
我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对舒适性的要求也不一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等提高,各地区应结合气候牲、种族特征、生活习惯、身体素质等,对热舒适度指标进行各自的修正和改进,即得出适合本地区的舒适性指标。